吊钩是起吊重物的主要起重配件,它除了承受吊重以外,还要承受起升机构起动和制动时的冲击载荷。因此,制造吊钩用的材料都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其安全系数也比较大。在起重设备作业的区域:吊杆下、重物下、起吊前区、滑轮的受力方向等这些位置都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是难以躲开的。 在机械工业部关于《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未颁布之前,我厂对5一50吨的20钢锻钩磨损的凹槽,几乎都采用堆焊修复,多年来使用正常。 机械工业部曾明文规定:“吊钩垂直截面的高度磨损超过10%时,应予报废,不许补焊使用。”这一规定,在统一的焊补工艺规程未颁布之前,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对吊索具安全系数不了解或者是安全系数较小不符合起重要求的严禁使用,吊重过程中不允许超载进行让设备处于危险状态。 无法评估重物重量,钢丝绳超出报废标准等都不允许进行吊运。 注意操作人员以及指挥人员的施工习惯,严禁由于操作技能以及指挥信号的问题导致意外事故发生。接班人员进行交接工作时表述不清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易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的问题。施工人员必须要提前对作业环境进行深入的勘察、了解、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做好相关的警示标志。 但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本单位不具备制造吊钩的能力,又无备用的吊钩,故当吊钩磨损超过10%时,为了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往往采用补焊的方法来恢复吊钩的安全起吊系数。这样做虽然违反了机械工业部的有关规定,但通过一些单位多年来的现场使用,还未曾出现过任何因补焊而引起的事故。 当然,这种措施并未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我们有必要对补焊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证明补焊的吊钩对以后的使用未有很大的影响,但前提是对补焊的材料工艺各方面要求比较高,一般的用户还是不要采取这种方法。 焊接过程中,由于氢的聚集或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收缩,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内应力。 消除内应力的方法可采用预热或焊后热处理,这样可减少焊缝及相邻基体金属间的温度梯度,降低焊接区域的骤冷速度和氢的积聚,使它有更多的能量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