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能否拿出过硬的产品,则是检验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标志之一。 在繁星点点的“无锡制造”中,这样的产品已经比比皆是:一棉纺出的300支纱,每公斤棉花的纱长达500公里,比丝还细,比丝还贵;美新半导体的一项技术成果曾获香港电子产品创新金奖,而由于它的技术太新,别的创新成果相形见绌,评委会最终取消银奖铜奖;远景风能自主研发出全球首台1.5兆瓦93米大叶轮低风速智能风机,将风机适用风速降到5.5米/秒…… 合力推动创新,“无锡制造”终将走向“无锡智造”。《无锡市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2—2015)》已经出炉,行动计划将通过三项工程打通企业创新的“经络”,从中培育出一批行业领头羊企业,到2015年,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在“十一五”期末的基础上实现倍增。 【原声】对科学的不断探索,是创新的源动力。发展的动力可能包括很多方面,但起到引领作用的,还应该是科技创新,科技水平提升不了,哪怕其他方面的创新搞得再好,发展还是很难上去。 ———周其忠(江苏鼎力重工集团董事长) 【故事】一台方方正正的盒子,吊下来一根结实的铁链,末端是一个强壮的钩子———这就是鼎力重工集团最早的主打产品:环链电动葫芦。后来,鼎力又在环链电动葫芦的产品基础上,独立开发出拥有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物流输送线。 别小看了这台“葫芦”,它可是很多企业离不开的好帮手:这种轻型起重设备被广泛用于天车、龙门吊之上,是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的必备机械,而鼎力重工对外销售的自动化物流输送线与传统的行车吊装相比,不仅减少50%人力成本,还增加两倍的产能,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达到了国际水平,鼎力公司的自动化物流输送线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标志着起重行业的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如今,鼎力走出了一条产品多元化路线,“鼎力人”十年攻坚,研发出多品种多用途的起重设备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一致好评。然而在成功的背后,少不了一路走来的种种辛酸。鼎力重工走过了一条仿制、贴牌国外产品的历程,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国内厂家只能把偌大的市场拱手让给欧美巨头。“多年前我们与德国德马格公司合作,产品都是打人家的牌子,当时就觉得憋气,为什么我们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鼎力重工集团董事长周其忠尽管已经六十出头,回忆起当年立志创新的过程,声音仍然中气十足。 从1996年开始,周其忠开始一门心思搞技术创新。钳工出身、又做过电气设计的他,一搞起创新来就不管不顾:原本计划的研发经费用完了,就从企业利润里接着拿;人才储备不足,就从全国各地挖,上世纪九十年代,鼎力重工就给技术人员开出了15万元年薪的高价,令许多乡镇企业为之咂舌;周其忠的办公室里,几乎每个晚上都灯火通明。 十年坚守,十年磨砺。在不少国企被洋巨头的产品打趴下的时候,鼎力重工终于在2008年后借着拳头新产品崛起:他们生产的环链电动葫芦,工作级别已经可以达到M6———在这一领域,装备的性能是用单位时间内工作时间来衡量的,在一个工作时段里可以连续运行6小时即为M6———而国外产品的这一指标最高也只有M5;同时,鼎力重工的产品绝缘级别也已达到H级,可以耐200摄氏度的高温,把F级的国外产品远远甩在后头。产品生产出来了,能不能被市场接受又成为一个难题。当时,广西柳州一家企业对一条自动化生产输送线进行招标,德国公司报出了1860万元的高价,周其忠报出的价格是650万元,面对质疑的目光,他拍着胸脯保证:洋货质保一年,我们鼎力的产品质保两年,看到底有没有问题!企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采购了,结果令人惊喜:几年过去了,鼎力的产品依然毫无毛病。眼下,在装备界,“鼎力”的牌子越来越响亮,潍柴动力、三一重工、长春一汽、中联重科等国内著名企业均成为鼎力重工的长期合作伙伴。 在鼎力重工,记者看到了一段视频,拍摄自某个铸造公司的自动化物流输送生产线:偌大的车间里几乎见不到人影,以往在冶金行业常见的钢花四溅、工人们汗流浃背的情形也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鼎力重工独家研发生产的冶金环链电动葫芦一把吊起钢水炉,拐了两个弯,稳稳当当地将钢水倒进模具里。 “先进的制造方式是制造业提升的关键,目前国内有1万多家铸造企业,只有不到10家使用了这种自动化物料输送技术。”周其忠介绍,鼎力生产的这种环链电动葫芦属于国际顶尖产品,“目前这种技术全球除了日本一家公司掌握外,只有鼎力重工掌握。” 创新艰难百战多,“坚持”始终是周其忠的座右铭。有人劝他别这么累,从国外进口点减速设备和电机,回来自己组装一下就行了,干嘛费心费力搞什么创新呢?周其忠断然拒绝:“没有自己的撒手锏,老是拿别人的东西来用,用得安心吗?” 最近,创新的喜讯又从鼎力重工传出———投入2500万元的智能钢丝绳起重葫芦项目研制成功,这一新品不仅可以实现钢丝绳起重葫芦的全自动化作业,附加值更比传统产品高出2-3倍。周其忠透露,目前,鼎力重工正在实施资本运作,加快推进年产15000台的智能钢丝绳起重葫芦生产基地建设。 |